中印边境问题上,中国如何智胜莫迪?

日期:2023-01-27 17:38:08 / 人气:227


【导读】 受印方历史视角狭隘、意识形态挂帅、引用观点偏颇等因素影响,印度舆论往往将中印边境问题完全归咎于中国。但事实上,导致中印边境问题恶化的直接诱因是莫迪2019年废除克什米尔特殊地位。
中印边境争端恶化后,莫迪面临巨大政治压力:一方面要对华彰显强硬态度,应对国内批评;另一方面寄望于中国不会采取更强硬措施。这使印度对华政策的选择空间愈发狭窄。
本文作者苏桑特·辛格(Sushant Singh)曾在印陆军服役二十余年,在印度政策研究中心担任高级研究员,长期跟踪印度军力发展及中印边境冲突。他对中印边境问题的梳理和分析为认识和研究该问题提供了高价值信息。本文原载于The Caravan官网,由“南亚问题研究小组”编译。
【文/苏桑特·辛格,译/孔凌霄、段雅蓉】
2020年6月15日,中印两国在加勒万河谷地区的实际控制线(以下简称实控线)发生冲突,中印双方激烈的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此类事件45年以来首次在实控线附近发生,也是自1962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以来该地区发生的首次军事伤亡事件。两国之间的争议边界从西边的喀喇昆仑山口一直延伸到东边的缅甸。而事件的细节尚笼罩在迷雾之中。
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导致20名印度士兵和至少4名中国士兵丧生。七十多名印度士兵受伤。印度陆军总部参与当时危机决策的一名高级官员告诉我:“我们对他们为冲突做的充分准备感到惊讶。”
实控线既没有在地图上划定,也没有在任何一方的土地上立界碑。二十年前划定实控线遭遇失败,两国实控线的理解天差地别。印度声称两国边界长达3488公里,而中国认为只有约2000公里,这是世界上最长的争议边界。由于两国对“实际控制线”的划定没有达成一致,为了在喜马拉雅地区控制一小块土地,双方正在进行一场互不妥协的较量。
中印双方以多种方式宣誓自己的领土主张,包括军队巡逻特定地点、边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控制边境牧民放牧的限度。2020年夏季以来,中印两国在拉达克地区长达832公里的实控线各增派约5万名士兵。
拉达克地区的卫星图像,包括该地区建造的基础设施的特写。由于印度军队无法巡逻其曾经常进入的几个地区,印度对此地丧失了控制权。图源:谷歌地球
加勒万河谷的致命冲突发生在14号巡逻点,该地区在此之前并未存在争议,印度军队经常在该地区巡逻。(印方说法)冲突发生几天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在德里宣布,“中国人没有入侵我们的边界,也没有任何地点被他们接管”,这是为了挽回面子。
然而,印度士兵死亡和中国释放俘虏的消息,打破了印度政府淡化中印边界冲突的企图。早在一个月前,拉达克班公湖北岸的大规模肢体冲突已经引起印度公众的关注,双方在事件中均受重伤,但没有人员死亡。此前几个月里,紧张局势持续加剧。
两年半后,中印关系可以概括为: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这是二十多年前军官概括克什米尔地区印巴实控线(the Line of Control, LoC)的情况。当笔者问及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的原因时,一位参与中印边界危机决策的印度高级军事指挥官说:“不要像在印巴实控线上对待巴基斯坦一样对待中国,这两个事件本质不同。”
近三十年以来,印度在印巴实控线一直采取侵略性行动,以占据军事上的主导地位,但针对中国的类似行动却导致相反的结果。根据大多数的媒体报道,2020年以来,中国军队已拒绝承认印度对至少一千平方公里土地的控制权。马诺吉·乔希(Manoj Joshi)在他的新书《了解印中边界:喜马拉雅高地的持久战争威胁》(Understanding the India—China Border: The Enduring Threat of War in High Himalaya)中估计有两千平方公里。中国军队禁止印度军队巡逻其经常进入的几个地区,以拒绝承认印度的控制权。根据卫星图像记录,中国军队在争议地区建设大量基础设施,包括空中基地、直升机场、居住地、道路和桥梁。
印度正在努力寻找扭转局势的方法。印度已部署大量士兵,以防止自己遭受进一步损失,但不再坚持要求恢复2020年4月前拉达克的局势。中国公开承认这一变化。中国已永久改变边境现状,实质上是给印度带来了既成事实。中国不再称其为边界争端,而是“主权问题”,这使得中国在对印条款上难以做出任何妥协。
两国已同意在加勒万河谷各退让几公里。脱离接触的地点包括班公北岸的三指到八指(军事术语,指伸入湖中的山脊)、冈仁波齐峰的热赞山口(Rezang La)及热钦山口(Rechin La)、戈格拉(Gogra)的17号A巡逻点;截至今年9月,库朗纳拉(Kurang Nala)的15号巡逻点。印度同意脱离接触,实际上放弃了声称拥有领土的控制权。
印度军队不能再巡逻其曾可以进入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居民并不满意,因为新的规定限制了他们的放牧区,影响到日常生活。媒体最新报道称,边境村庄的居民将最近的脱离接触视为印度“放弃控制”其领土的表现。
9月,在15号巡逻点脱离接触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驳回了任何回到“2020年4月现状”的可能性,坚称中国不接受“印度非法越过实控线造成的所谓现状”。在中印两军举行的第十六轮军长级会谈中,中国拒绝讨论德普桑(Depsang)和巴里加斯(Demchok)等地,两地曾分别在2013年和2015年发生过对峙。
最近陆军参谋长马诺基·潘德(Manoj Pande)将军在一次公开活动中说:“虽然我们取得了进展,但我们仍有两个摩擦点需要向前推进。我们希望通过外交和军事层面的对话找到解决方案。这是局势降级前我们考虑的主要目标。”
自危机开始以来,印度别无选择,只能一直被迫将其部队从巴基斯坦的边界转移到中国边境。为避免两线作战的噩梦,2020年莫迪政府要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干预印度与巴基斯坦的谈判,打破印度长期以来不接受第三方调解的传统。2021年2月,印度重申2003年在印巴实控线的停火协议,并与巴基斯坦当局开通了反向渠道沟通。
这些表现出了印度对巴基斯坦明显的示弱迹象。莫迪极端的民族主义政府选择了一种不民主的国内战略,不正式提供有关边境沿线情况的任何真实信息,拒绝与记者接触,阻止议会中的提问和讨论,将印度公众置于黑暗之中。根据2017年至2021年期间美国驻印度大使肯尼斯·贾斯特(Kenneth Juster)的说法,莫迪政府禁止美国在声明中提及中国边境的侵略行为。这种不透明性可以是短期的解决办法,但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与此同时,在实控线东部,高级军事指挥官也证实有关中国建设基础设施的报道,包括新的桥梁、道路和部队宿舍。在“伪阿鲁纳恰尔邦”(我国藏南地区)与中国有1126公里的边界,在锡金有220公里的边界。2019年,来自“伪阿鲁纳恰尔邦”(我国藏南地区)的印度人民党议员塔普尔·高(Tapir Gao)告诉人民院,中国占领了“五十至六十公里”的印度领土。
塔普尔·高表示,如果未来会出现类似洞朗的对峙,那将是在“伪阿鲁纳恰尔邦”(我国藏南地区),他指的是两国在2017年的重大对峙。2021年1月,媒体报道在锡金北部的纳库拉(Naku La)发生了一次小规模对峙。潘德谈到需要在实控线印方一边填补现有空白:“现有东部地区的情况,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正专注于建设基础设施,包括建设直通边境的道路连接。”
在实控线局势持续紧张的背景下,莫迪政府通过禁用应用程序、严格的投资规则和突袭中国公司等方式对中国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试图平衡中印不对等地位。在外交谈判中,印度代表不再要求恢复到“2020年4月现状”。2022年9月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的上合组织年度峰会上,莫迪和中国领导人在达拉克危机以来第一次同台,但双方没有举行会谈。
莫迪本人与中国有着长期的联系。自2002年古吉拉特邦大屠杀后他被美国拒绝签证以来,他就成为中国的常客。每次他从中国回印都承诺增加中国在古吉拉特邦的投资。在2014年大选前的竞选活动中,莫迪表达了对中国模式的钦佩,并表示印度应该复制此模式。在2014年巴西金砖国家峰会上与中国领导人首次会面后,莫迪称:“中印关系日益密切符合两国利益和历史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共同书写历史,为全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然而八年后,这一预言变得支离破碎。
由于莫迪政府极端的民族主义宣传,公众认知与现实存在极大差距。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最近对7000名印度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69.3%的受访者表示印度“肯定”或“可能”会在战争中打败中国和巴基斯坦。击败巴基斯坦的数字已攀升至将近90%。由于双方军队在有争议地区附近增加士兵部署,这些被误导的观点进一步增加拉达克现有的冲突风险。公众错误地认为军事胜利对印度来说已成定局,迫使印度政府为了满足这种期望在其选择上一错再错。印度政府使用“摩擦点”的委婉说法来描述中国军队进入的区域,但正是这种“摩擦”才能点燃更大的火。
2019年8月,在莫迪第二任期初始便取消了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半自治地位,同时将查谟邦和克什米尔地区分为拉达克和查谟克什米尔两个联合领土。内政部长阿米特·沙(Amit Shah)在议会中发誓要为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完整献出生命,他表示,该领土包括由中国控制但印度声称拥有主权的阿克赛钦。中国对此反应强烈,敦促印度“在边界问题上谨言慎行,严格遵守双方达成的相关协议,避免采取使边界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的行动”。
莫迪催促外交部长苏杰生赶到北京安抚中国,但收效甚微。几天后,在联合国安理会非正式闭门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抗议,称印度的行为“挑战了中国的主权利益,违反了双边关于维护边境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协议”。
地理空间分析公司HawkEye360主管克里斯·比格斯(Chris Biggers)提供的卫星图像表明,中国于2019年8月(或此后不久)在边境附近建设了许多与军事相关的基础设施。当年10月,中国领导人访问金奈附近的马哈巴利普拉姆,并与莫迪举行会晤。
金奈会晤是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前一年,两国领导人再武汉举行第一次非正式会晤,两人承诺为各自军队提供“战略指导”。这些峰会被视为在 2017年洞朗危机之后,两国通过领导人外交而重新建立双边关系的信号。《中国日报》一篇社论称:“金奈会晤表明两国政府珍惜通过两国最高领导人会晤改善双边关系的机会”。
在金奈会晤的开幕词中,莫迪创造了“金奈互联”的口号,标志着“两国合作新时代的开始”。《第一邮报》(Firstpost)的一篇社论写道:“我们正在慢慢进入个人外交(personal diplomacy)时代。在这个时代,国家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高层领导之间的联系以更好地互动,而不是通过两国政府。”
印度公众不知道的是,至少在一个月前,班公湖的紧张局势一直在酝酿。班公湖是一个全长135公里风景秀丽的咸水湖,其中三分之二由中国控制。该地区的印度指挥官一直试图改善他在北岸的阵地,这引起中国军队的不满。该湖及其北岸是一个有争议的地区,双方士兵之间经常发生紧张局势,包括偶尔的摩擦。在沙阿对阿克赛钦发表声明之后,当地印度指挥官的行为可能存在不同的解释,最终导致事件迅速升级为双方间的大冲突。冲突结束后,9月,受伤的印度士兵不得不被空运到列城。冬季过后,争取更好战术阵地的行动仍在继续,最终导致2020年5月5日的重大冲突。

作者:盛煌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盛煌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