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绊倒新能源汽车:建桩速度远低于汽车销售速度,私人桩成为绝对主
日期:2022-11-16 13:38:03 / 人气:245
2022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528万辆,全年有望达到650万辆,2023年有望突破1000万辆。
鉴于消费者的高认可度,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越来越不依赖补贴、牌照等政策支持。只有比亚迪和特斯拉手里的订单超过100万。
“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超过30%,增速会放缓,甚至阶段性‘见顶’”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当汽车普及率超过30%时,增速是否会放缓,等待马车到来?电灯普及率超过30%。你有耐心等待煤油灯退出历史舞台吗?智能手机渗透率超过30%,但功能机是否守住了这70%的份额?
说了这么多,也不要盲目看好2023年及以后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首先,全球对锂资源的争夺才刚刚开始。中国需要锂,欧美日韩也需要。电池需要锂来提供能量和储存化学能。指望碳酸锂重回5万/吨的价格,简直是痴心妄想。
其次,充电会越来越难,影响用车体验,制约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
充电桩增速喜人。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3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低于40万辆,而充电桩总量仅为6.6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5.8万个)。每个充电桩应提供6辆以上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
2019年,充电桩数量达到122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52万个,私人充电桩70万个;
2021年,充电桩数量达到262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115万个,私人充电桩147万个;
H1 2022年新增充电桩130万个,6月底数量达到392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153万个,私人充电桩239万个;
截至2022年10月底,充电桩数量达到470万个,其中公共168万个,私人302万个。
经过多年努力,截至2021年底,我国充电桩数量已达261.7万个,同期纯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640万辆(2021年销量为292万辆),车桩比为2.4:1。
纯电动汽车不需要每天充电,即使是慢充,一般也能在8小时内完成。2、3辆车共用一个充电桩似乎问题不大。所以乐观者得出“充电桩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需求”的结论。
建桩速度远低于卖车速度。
谈论充电桩的高速增长是“流氓行为”,不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相比。
2018-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徘徊在140万辆以下,每年新增充电桩不到50万个。过去三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383万辆,充电桩增加124万个,大致是每卖出三辆新能源汽车就建一个充电桩。
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万辆,同比增长158%,充电桩增量也达到103%,但比新能源汽车销量少258万辆。
在2022年的H1,充电桩有追赶的意思。上半年新车销售260万辆,新增充电桩130万个,桩增/车增很少达到50%。
2022年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197万辆,充电桩新增57万个,桩增/增降至30%以下。
2022年前10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528万辆,月均53万辆;同期新增充电桩208万个,平均每月21万个——充电桩数量与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差距每月在增加32万个!
“车桩比”的合理算法
汽车保有量与充电桩的比例称为“车桩比”。例如,2018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61万辆,充电桩总数为78万个,“车桩比”为3.36。
2020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至492万辆,充电桩总数168万个,“车桩比”降至2.93。
这种“车桩比”的计算,与新能源车主的真实体验相差甚远,几乎没有参考价值。
比如2021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784万辆,262万个充电桩中有147万个是私人的。多达637万辆没有私人桩的新能源汽车,只能靠115万个公共充电桩来服务。对于这637万新能源汽车用户来说,“车桩比”不是3.0而是5.5。
近年来,充电桩数量快速增加,但对于没有私人桩的新能源汽车,车桩比始终高于5,2022年9月底为5.28。
还有一个问题:配备私人桩的新能源汽车偶尔会使用公共充电桩,比如开到外省市或者使用临时车辆用私人桩充电。
截至2022年10月底,私人桩数已达302万。如果有10%的概率使用“公共桩”,相当于增加30万辆“无桩车”,将车桩比提高到5.45。
截至2022年10月底,公共桩数达到168万个,无桩新能源汽车增至918万辆。
更糟糕的是,十几年来陆续安装的168万根公桩,型号、参数、接口多种多样,有的布局不合理,利用率低,有的因维护不善或使用不当而无法使用。
“车堆比”的逐年下降给我们的只有错觉。对于“无桩车”来说,充电难并没有得到缓解。
私桩成为绝对主力
2020年,公桩和私桩增量分别为29万和17万。年末充电桩数量达到168万个,较年初净增46万个。公桩和私桩的贡献率分别为63%和37%。
2021年,公桩和私桩数量分别增加34万个和60万个。年末充电桩数量达到262万个,较年初净增94万个。公桩和私桩的贡献率分别为37%和63%。
Q1,2022年,公桩数量仅8万个,贡献率降至17%;Q2:公共桩增加30万个,贡献率飙升至37%;Q3公桩再次“萎靡”,贡献率降至19%。
2022年前三季度,公共桩和私人桩数量分别增加48.6万个和138.2万个,私人桩贡献率为74%,成为推动充电桩增长的绝对主力。
“公桩”是商家基于对需求的预测而投资部署的,受到资金、场地、电力容量等因素的限制。
“私桩”一般是用户买车的时候建的。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者大多乐于拥有“私人股份”,没有人愿意“抢”。除此之外,汽车公司也会提供这样那样的优惠或便利。
但2017年至2021年,新能源车主选择随车建设的比例均在20%以下。2022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457万辆,私人桩138万个,占比30%。
新能源汽车70%以上的购买者有建设私人桩的愿望,但无奈放弃,这对充电桩数量的增长非常不利。
充电桩行业很多问题都没有理顺。
由于很多问题没有理顺,充电桩的建设远远落后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
充电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0月,特锐德充电桩32.4万个,星充32.1万个,云充22.9万个,国网19.6万个。
据瑞德2021年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运营充电桩25.2万个(年初20.7万个),充电容量42亿千瓦时(2020年27亿千瓦时),市场份额38.3%,位居全国第一。
2021年,充电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32.9%。每桩日充电量50度左右,收入37元,日毛利8.2元。用白漆在地上喷一个“长方”,收停车费,每天收入8元多(以年初和年底运营充电桩平均数为分母)。
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的龙头。2022年1-10月,销售新能源汽车141万辆。瑞德是充电桩的领导者,2022年前10个月新增充电桩7.2万个。
对于水龙头,直观的感受是:布置一个充电桩,比生产销售一辆新能源汽车“困难二十倍”!
充电难见,资本参与热情不高。2022年1-10月新增公共充电桩48.6万个,而仅10月份就销售了71.4万辆新能源汽车。
公共充电桩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客观条件和投资收益不理想。制约私人充电桩的主要因素是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物业的消极态度,小区电力容量不足,我没有固定的停车位。这些制约因素短期内难以消除,而且会越来越严重。不增加车位和电力容量,加私桩会越来越难。
如果2023年销售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800万辆为纯电动汽车,根据之前的数据,仅240万辆纯电动汽车可以配备私人桩,“无桩”纯电动汽车的数量将增加多达560万辆。
公私桩都“无可救药”。2023年,“充电难”将更加困难,对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制约将日益凸显。
插电式混合动力或能“独骑救世主”
1)纯电和插电是过渡方案。
“新能源汽车不等于纯电动汽车”应该成为常识。“不明真相的人”以为把所有燃油车都换成纯电动车就成功了,殊不知化学电池只是一个过渡。
首先是资源限制。不用担心海洋中的锂。浓缩1000万吨海水,再经过复杂的工艺,制备出约6吨碳酸锂。商业上可开发的锂大约可以装备100亿辆纯电动汽车。如果年产6亿辆纯电动汽车够用15年,显然不是最终解决方案。
其次,化学电池(锂电池、钠电池)再先进,能量密度也无法大幅提升。汽油的能量密度比化学电池高几十倍,氢气高上百倍。
从化石能源到清洁能源,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和探索。各种方案、路径、模式都要积极探索和试验,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个过渡方案。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是过渡方案;插电式混动不是向纯电动过渡;纯电动汽车没有“道德优势”。
不要小看插电式混合动力对节能减排的贡献。按照现在的油价,上下班50公里的油费超过50元,电费不到5元。每次油价上涨,加油站都会排起长队,但车主就是想省几十块钱。当他们拥有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自然会用更多的电,烧更少的油,没有宣传,没有补贴,没有监管。
纯电动车主有里程焦虑——充满电就敢出远门,电量低于50%就不踏实。他们看到一堆就想“补电”,生怕“这一堆就没电了”...这种心态容易在局部形成“挤兑”。
插电式混动车也需要充电,但是绝对没有里程焦虑。主要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会受到充电桩建设速度的限制。
“长假”高速公路免费时,服务区设置100个充电桩可能不够用,其他时段会闲置。纯电动汽车过渡任务完成后,大量充电桩将被废弃。以插电式混合动力为主要过渡方案,充电桩就不用建那么多,那么着急了。
纯电和插电都是过渡方案,要以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减排效果的最大化来判断。
2)插电节约锂资源。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消耗的锂资源仅为纯电动汽车的1/5到1/3。
以比亚迪唐为例。纯电续航里程112公里的版本电池容量21.5kWh,蔚来ES6续航610公里,电池容量100kWh。特斯拉Y续航545km,电池容量60kWh。
2016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的80%以上是纯电动汽车。在H1,2022年纯电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为80.9%。
如果把这个比例倒过来,插电式混合占80%,可以节省一半的锂,缓解锂资源短缺,价格也大大降低。
目前我国燃油车约有3000万辆,燃油车正在消亡。产能过剩意味着资源浪费。与其直接弃用,不如改用插电式混动车。
锂资源枯竭是远虑,充电难是近忧。远虑和近忧叠加造成的新能源汽车推广障碍不容忽视。
插电式混动或“单骑救星”。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作者:盛煌娱乐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虚增收入超过3亿元,百亿矿业龙头...11-30
- 10月份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7%,原...11-30
- 八部门出台25条金融措施助力民营...11-30
- 一字涨停!长安汽车计划入股华为...11-30